扬子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快乐送水工4走近疫苗接种点守护者,送 [复制链接]

1#
01:01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为做好疫情防控,南京建邺区国际博览中心先后承担起核酸检测采样和疫苗接种等任务。现场工作人员、机关干部和志愿者顶烈日、冒酷暑,做好服务保障,细致认真地回答市民的各种问题,用贴心的服务、温暖的关心为市民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8月25日,扬子晚报第五届“快乐送水工”携手爱心企业,走进国际博览中心新冠疫苗接种点,为辛劳的一线防疫人员送上清凉和问候。

扬子晚报“快乐送水工”第四站

统筹张可摄影乐涛视频陈金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徐昇实习生娄渊泽吕田孙沃若

与时间赛跑,他在疫情一线当“管家”

“邱主任,有个外省的学生没带户口簿,能打疫苗吗?”“孩子户口和母亲不在一个户口簿上,家长提供出生证明可以吗?”8月25日上午,国博新冠疫苗接种点政府督查指导组总协调人邱建忠又接到几十个咨询接种的电话。7月21日起,他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到现在从未休息过一天。

今年4月起,邱建忠驻守在国博疫苗接种点。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他再次主动请战,参与国博4号馆专门对停经禄口机场返宁人员的核酸检测任务,为检测点提供全方位的配套保障服务。“7月21日接到上级防疫指挥部门通知,国际博览中心从疫苗接种点转为黄码人员核酸检测采样点,我们立即展开行动。”邱建忠说,在区防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大家按照核酸检测点规范要求迅速清理场地、丈量划线、摆放桌椅、配备医疗物资、协调5家医院医护人员驻点采样,安排30名机关干部协助采样,带领30多名安保人员维护场内外秩序……一切工作都像按下了“加速键”,短短2小时内,4号馆的核酸检测点便正式“上线”。

面对通宵采样,邱建忠和医护人员、志愿者不知疲倦地奋战,熬过不眠夜。“最忙的一天,我连续穿了12小时防护服,从午后到凌晨没吃饭没喝水。”邱建忠说,忙了一整天突然停下来,人很亢奋,但睡醒后身体极度疲惫,“早晨8点我又上岗了,我必须扛住。”短短几天,他瘦了五六斤。从7月21日到8月1日,国博检测点共完成近7万人的核酸采样,为疫情防控赢得时间。

“妈妈,疫情防控任务重,这周又不能回家陪你了!”“老婆,疫苗接种任务又开始了,为避免交叉感染不能回家,你和妈妈照顾好自已”……一个多月来,邱建忠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他曾经一连15天没有回家,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只能内疚地与家人通电话问问家里情况。

扬子晚报“快乐送水工”携手爱心企业为医护人员送上清凉和问候

设绿色通道,志愿者数月坚守热情不减

根据区防疫指挥部要求,8月1日邱建忠再次转移“战场”,作为总协调,投入到疫苗接种点工作。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大量集聚,卫健委通过发送短信形式,分批通知临近到期市民前来接种疫苗第二针。但每天仍有大量未收到短信的市民来到接种点,对于不理解的人,他耐心地解释,保持接种点内外场良好的工作秩序。

有一天,一位老人没收到接种短信,女儿陪他打疫苗被拦在门外,大发脾气。“我们一查记录,原来老人打完第一针后手机停机了,所以一直没收到短信。”邱建忠立刻到现场处理,沟通倾听,帮老人登记信息。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负想申请员工集体打疫苗,邱建忠主动帮忙对接,负责人感动地送来锦旗。

整个国际博览中心,和邱建忠一样放弃休息,并肩防疫作战在一线的人员还有很多。疫苗接种时间是每天8点至20点,但很多老人早晨六七点就过来排队,于是志愿者主动要求提前到岗,7点就位,每天只有中午能短暂休整一会儿。雨薇公益志愿者魏秋林、史秀珍和张媛已经在疫苗接种点坚守了5个月,在东门和西门查验健康码、接种短信,维持秩序,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国博还活跃着一股热血的“00后”青春力量。20岁的杨静,是南京铁道车辆技师学院学生,7月2日被安排到国博做志愿者。他家住浦口,每天一大早6点乘公交车前往岗位。疫情紧张的时候,杨静负责查验黄码人员的健康码,家人很担心,并不支持他做志愿者。但杨静说服了父母,“疫情当前,我看到身边党员和志愿者处处勇挑重担,没有人喊苦喊累,我也想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国博接种点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志愿者帮忙接送、推轮椅,这让老人们特别暖心。考虑到天气炎热,志愿者为市民准备急救包,里面有创可贴、防暑降温用品,还有为突发低血糖的人准备的糖果。

国际博览中心新冠疫苗接种点

日均通电话,曾被系统认定为“诈骗电话”

建邺区卫健委副主任宁振奎,现阶段值守在全季酒店国际博览中心店隔离点,他是点位长,也是国际博览中心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点“总指挥”。回想起疫情最关键、最吃紧的阶段,他说,从南京刚出现疫情到7月28日,他每天7点到达国际博览中心核酸采样点,凌晨三四点才能休息,每天仅有几小时的睡眠。他的工作包括维持秩序、现场调度,为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市民做好服务保障等。

那段日子,因为工作原因,宁振奎每天都要打上多个电话,手机和充电宝不离手。“不管是白天还是凌晨3点,都在接电话、打电话,后来我的手机号就被运营商判定为‘诈骗电话’,拨不出去了,只能接听。最终在警方和运营商的协调下,手机通话恢复正常。每一个电话都很重要,不能不接,全都是与疫情相关。”他说。

“国际博览中心转为黄码人员核酸检测采样点的那段时间,凌晨五六点来的人最多。”宁振奎介绍,当时医护人员非常辛苦,一旦穿上防护服,等到换班下来,差不多都是下午三四点才吃上午饭。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人人都铆足劲,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随着防疫任务转换,8月1日宁振奎来到全季隔离点依然连轴转,“这个隔离点建立时,整个工作组的成员忙了3天3夜都没睡觉。”医护组组长戴明泽因劳累过度摔倒,眼睛缝了4针,打着麻药再上战场;物资组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对于隔离人员的需求“随叫随到”;副点位长梁开年开通了24小时“小宁”热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